Logo_1n[1]  台南人劇團簡介
台灣藝文媒體界譽為現代戲劇模範生的台南人劇團,於1987年成立,自1998年起,年年榮獲文建會「優秀扶植團隊」補助,且評鑑成績名列前茅,並數次奪得第一名的殊榮。

近年來在現任藝術總監呂柏伸的規劃下,積極推動「西方經典劇作台語翻譯演出」、「莎士比亞不插電」及「新劇展─尋找劇作家的台南人劇團」等演出計劃,不僅展現台灣在跨文化戲劇製作的高度創意與實踐精神,同時,也積極引介當代台灣年輕劇作家的作品。近期作品,如《Q &A》、《閹雞》、《利西翠妲》、《馬克白》、《終局》等,大多為國家戲劇院所委託製作或是榮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專案補助。劇團作品的主要特色就是以創新實驗的手法,高度展現舞台表演的「劇場性」,從而開啟觀眾看戲時的想像力與創造力,著實為國內外觀眾提供新穎獨特的觀戲經驗。此外,近年來,本團透過新聘藝術總監蔡柏璋所編創的原創作品,如《K24》、《Q & A》、《木蘭少女》和《Re/turn》,除了大幅度提昇本團知名度外,同時也為本團拓展累績許多忠實觀眾。

除演出製作外,台南人更投注相當多心力進行戲劇教育的推廣工作,除了不定期為社區民眾舉辦戲劇體驗工作坊外,更於每年夏天開辦「演員夏日學校」,提供臺灣演員進修充電的管道。此外,自1999年起創辦的「青年劇場培訓計劃」,至今已開辦12屆,這項計劃已滿足南台灣不少青年學子想要接觸戲劇、學習表演的渴望和熱情。此外,本團亦發行國內第一本深度的劇場演出評論刊物「劇場事」,希冀能記錄此時此刻台灣劇場的發展軌跡,甚至是為台灣劇場的明日描繪可行的方向。

為何以「台南人」命名劇團:
台南人劇團原名「華燈劇團」,於1987年6月成立,是光復後在台南成立的第一個現代戲劇團體。成立之初,乃是一群愛好電影拍攝影像的年輕人經常聚集在華燈藝術中心活動,後來在台南天主教會華燈藝術中心紀寒竹神父的鼓勵與協助推動下,他們於是成立「華燈劇團」,並利用華燈藝術中心本身的場地著手開始進行戲劇創作、教育推廣及演出等活動。幾年後,由於劇團日益成長擴大,排練及演出量也相對增加許多,造成華燈藝術中心無法推廣其他藝文節目,為解決此一場地使用上的窘境,劇團於是在1996年11月搬離華燈藝術中心,另覓辦公室及排練場地,並在隔年六月以「台南人劇團」重新命名,作為創團十年後的重新出發。

近期作品:

《Q&A》(2010)
整體而論,《Q&A首部曲》是一個非常好看的劇場作品,滿場觀眾的熱烈反應可為印證。從專業評論的角度來看,編導、表演、設計以至於技術執行,都有一定的水準,尤其是擔任主角的蔡柏璋,讓一個稍嫌平板的文本,得以轉化成為好看的演出,有相當重要的關鍵作用。

╱陳正熙(表演藝術雜誌 評論執筆)

木蘭少女》(2011)
很享受整個木蘭少女的過程,讓我持續起著雞皮疙瘩!感動。戲劇院的舞台上唱著每一個屬於她的細節,我強烈地感受想要起飛的欲望。最後閉幕的掌聲與歡呼,我知道不僅是為了木蘭少女,更是為了台灣的音樂劇喝采。好希望可以為還沒看過木蘭少女的朋友推開這扇門一起來欣賞!木蘭非我願代父從軍!但我願為木蘭誠摯地邀請您!    

/郭采潔(知名藝人/歌手/演員)

《女巫奏鳴曲-馬克白詩篇》(2003)
導演對意象之經營細緻而卓越,(例如:如血跡般的稻穀、面具、高蹺、影像、門等等)能有效放大並呼應劇中之主題。舞台及服裝設計均極為傑出,視覺表現可圈可點。

/林鶴宜(台灣大學戲劇學系教授)

 

《終局》(2004)
以韻律詩句寫成台語發音,劇本張力加上演員強烈的聲音表達,讓現場觀眾著迷於舞台設計古典油彩色澤的同時,震懾於簡單的道具陳設和演員走位,能創造出兩小時吸引力。

/台南人劇團到巴黎以台語演西方經典劇作--中央社記者羅苑韶巴黎11/25專電

《利西翠妲》(2006)
以希臘酒神慶典為師,場上大玩陽具造型的各式道具,時而寫實時而寫意,猛烈催動觀眾的想像參與。這齣以性為武器的反戰劇,可能比諸多自詡大膽的21世紀劇作,尺度更來得開放。導演善於在空曠的文本中造景,徵引各種表演類型仿諷或取經,乃至出現全裸床戲和爵士鋼管秀,貨真價實毫不馬虎。演員造型花而不亂。夜空下、大樹旁、古蹟前的場景,既今又古、載歌載舞的形式,跨文化、跨領域的探索,在在讓人有如置身法國亞維儂戲劇節的露天演出現場。而這笑果辛辣的狂想喜戲,確也營造出雅俗共治的氛圍。

/鴻鴻(詩人、劇場及電影導演)

官方網站:http://www.tainanerensemble.org/portal/index.php


<木蘭少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usic82812 的頭像
    music82812

    music82812的部落格

    music828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