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於1986年10月6日
在創辦人李國修先生帶領下,屏風表演班堅持原創劇作,歷年共發表40回原創作品,以實驗小劇場的常態性演出,累積大劇場的藝術格局與觀眾基礎。演出類型多元風貌,喜劇與悲劇均有傑出表現,內容層面與當今社會生活息息相關。並舉辦多次「屏風演劇祭」,獨立籌資邀請海內外優秀表演團體交流演出。
近年推廣「屏風小戲大作」之巡演計畫,積極培養地方戲劇藝文人口,除了深耕在地戲劇教育外,更致力推動台灣整體表演藝術。屏風堅信「Local is Global」的概念,以心用情寫下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事景物情,掌握城市脈動,探討生命故事,為華人地區重要的演出團隊。
時至今日,屏風表演班陸續完成超過1532場次的演出,歷年作品巡迴海內外23座城市,觀眾人次累積逾130萬人次,是個驚人紀錄。在藝文生態未臻成熟的大環境中,屏風仍在作品裡持續展現高度藝術成就與穩定的票房收入,是台灣一個值得驕傲的藝術奇蹟!
近期作品:《莎姆雷特》《西出陽關》《京劇啟示錄》《百合戀》...等。
李國修(1955年12月30日~2013年7月2日)
《卓越雜誌》曾讚譽「在台灣沒看過李國修的作品,就不算是活在台灣!」,李國修是華人劇壇中難得的全方位劇場藝術家,第一屆國家文藝獎戲劇類得主,集創辦人、劇作家、導演、演員於一身,素有「台灣莫里哀」之美名。1986年成立「屏風表演班」,堅持原創、搬演台灣這片土地上的生命故事,是華人地區重要的演出團隊。
李國修認為劇作家是靠著生命、情感和記憶來創作。因此,他身為外省第二代、以戰後兩岸分隔的歷史事實,為父執輩編導出關於老兵對家鄉思念的故事─《西出陽關》,並以劇中「老齊」一角,被媒體評譽為「最接近卓別林高度的演出」。
引發台灣劇評讚譽最多的《京戲啟示錄》,是李國修為自己做京戲戲鞋的父親而寫。李父家訓「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是屏風表演班的創團宗旨,亦是李國修的座右銘。戲劇專家評譽「李國修以個人生命經驗,觸動集體記憶之海」、「《京戲啟示錄》可說是有如神助,場面調度在這齣戲裡靈活到了極點」、「它亦喜亦悲,悲喜交迸,充盈著時代風雨與人生際遇,蘊蓄著歷史厚度與生活實感」;「《京戲啟示錄》最明顯的符號就是戲鞋和中華商場,這對新一代的我們來說,已經成為一種文化遺產」等。此劇啟發無數觀眾對人生追求的意義,成為華人劇壇的榮耀之作。
李國修的作品記錄台灣環境的變遷與時代流轉,為這片土地留下了豐富的戲劇人文面貌。他認為,戲劇所呈現的百態人生正是生命形式的展現,他用舞台表達對生活、生命的情感,亦期待觀賞者觀照出自我的省思,這即是李國修致力推動的劇場理念──「看戲修心,演戲修行」。
《莎姆雷特》
屏風表演班官方網站:http://www.pingfong.com.tw/pingfong2011/index.html
留言列表